忙人怎麼打點活力午餐?
忙碌上班族往往匆忙打發一頓午餐,抽得出半小時的人,就近到便利商店填肚子,有些大忙人卻連想走出辦公室都難,只能窩在位子上吃蘇打餅乾當一餐。也有人在趕跑業務的空檔囫圇吞進午飯。
更多人是忽略午餐不吃,或草草解決,下了班抱著補償心態,使晚餐超量又高油高卡路里,帶給胃腸很大負擔。
最理想的一天三餐是定時定量。略過任何一餐不吃,壞處不少,包括影響腸胃功能,餓過頭沒體力,注意力不集中,無法應付接下來的各種會議工作,長期下來營養失衡,更嚴重甚至影響身體免疫功能,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說。
「再忙,中午最好都能留20分鐘給自己,好好單純吃一餐飯,也是為身體補足能量,下午有更佳的工作效率,」她提醒。
走不出辦公室,午餐怎麼吃
忙人一族如何打理午餐?除了啃餅乾、嚼吐司,有什麼其他選擇?
萬一你經常處於忙著寫企劃案,趕場開會等情況,連到樓下便利商店買午餐都是奢求,被辦公室綁死的大忙人,如何吃個像樣的午餐?
●準備燕麥片、早餐穀片及奶粉
台北馬偕醫院營養課課長趙強指出,市面上的早餐穀片產品相當多,擺一盒在公司,即沖即食,對無法走出辦公室的人佷方便。但光吃這個,不夠均衡豐富,他建議幾點選擇訣竅及搭配方法:
1.看包裝上的成分標示,選單純的燕麥片或純五穀雜糧片(五穀雜糧等直接壓碎的產品),最好沒有糖、奶精一類的添加物。
2.有些產品除了穀物之外,還添加豆類,提高蛋白質含量,是較佳的選擇。
3.看一下營養標示的纖維含量,挑選一份穀片可提供3∼5克以上纖維的產品。
為了增加蛋白質,吃得更均衡,趙強建議,用低脂奶粉沖泡穀片,依個人喜好再加一小把杏仁、核桃、花生等堅果類,除增加蛋白質,也攝取優質的油脂。想換口味時,可以加一點葡萄乾或各式水果乾。
另外,目前很多產品可以直接加冰鮮奶、低糖豆漿或優格、優酪乳一起食用,上班時順道買進辦公室冷藏,中餐直接搭配吃。
偏好鹹口味的人可利用市售的杯湯、便利湯包等產品,加進穀物片一起沖泡,或加水微波幾分鐘,做出類似鹹粥的午餐。但這種搭配法,蛋白質的量偏低,建議再喝一杯低脂牛奶或低(無)糖豆漿,或是吃一顆茶葉蛋補足熱量及營養。
除了散狀、可沖泡的穀物產品,固體狀的能量餐條(energybar)是另一種替代方法。
不過趙強認為,比起早餐穀片,能量餐條的變化性又更小,無法自行加料沖泡,均衡及多元性更顯不足,要靠這種餐條打發一餐,必須額外吃蛋白質類的食物,例如到便利商店帶一顆茶葉蛋、溫泉蛋,或至少要喝一瓶鮮奶。
雖然穀片、能量餐條等便利即食食品讓大忙人脫離只啃餅乾的糟糕午餐,但趙強建議,這些食品只能當「代餐」,一天最多吃一餐,也最好不要每天為之,畢竟它能提供的營養及多樣性遠不如新鮮食物,不宜過於依賴。
●自備水果,晚餐補足蔬菜
針對中午用餐時間有限的上班族,蘇秀悅還鼓勵帶水果到辦公室,除了讓午餐更多樣化,水果還能增加飽足感,讓下午更有體力精神應對工作。
要在辦公室吃水果並不難,只需挑水果種類,選擇方便攜帶和食用,不需削皮切塊,直接洗淨或剝果皮就能吃的水果,像小番茄、玫瑰桃、李子、櫻桃、橘子、香蕉、棗子、蓮霧等,若不方便每天帶水果,可買一些在室溫下耐放的水果,例如一小串尚未熟透的香蕉,可吃三、四天;或幾顆橘子、加州李,放小竹籃裡,擱放辦公桌上視線可及之處,每天中午很容易就吃到水果。
不過,上述這種忙人的陽春午餐,只能儘量達到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兩大類營養均衡,頂多加上水果,最大問題就是缺少蔬菜。
趙強在辦公室有時候會把乾燥的海帶芽沖水當作湯,或直接丟進穀片裡一起沖泡,「攝取海裡的蔬菜,多少補充一點纖維。」
午餐如果吃不到幾片葉子,就要靠晚餐攝取所需,達到一天3碗蔬菜的建議量。「用一天三餐整體來看飲食均衡,」蘇秀悅說,現代人幾乎不可能做到餐餐均衡,但至少要固守天天均衡的目標。
學看標示,掌握飲食內容
依賴便利商店解決午餐的忙人,如果懂得看營養標示,可以吃得比較均衡,也避免超量。
久坐辦公室的男性,一餐需要600∼700卡,而女性500∼600卡就足夠,以此為基礎,均衡攝取各大類食物,包括:
主食:2/3到1碗(飯、麵、麵包等碳水化合物,最好選未精製的五穀雜糧。)
蛋白質:1∼1.5份(一份約等於一塊豆腐、一顆蛋、一小片魚、三分之二手掌大的肉片等)
水果:1份
如果選擇超商便當,可以考量幾件事:
熱量是否符合自己所需,會不會太少或過量?尤其女生可以先大致以熱量來判斷,超過600卡的便當並不適合,飯及肉量都可能超過所需。
一餐蛋白質約需要15∼20克,不足或超出太多需要調整。不足可以補充一顆蛋,或攝取牛奶、優酪乳。
黃色、根莖類蔬菜或菇類多的便當比較好,提供五穀飯的便當營養價值也比較高。趙強發現,現在有些素食便當在超商販售,裡面有五穀飯,豆類、菇類量較多,並且比較不油膩,比起一般便當肉類及油脂偏多,素食便當不失為一個替代的好選擇。
如果不吃便當的人,營養師還是最推薦三明治或飯糰壽司搭配牛奶、豆漿、優酪乳,或可再加上一顆蛋。至於蔬菜部份,現在多數超商販售生菜沙拉,或是關東煮裡的白蘿蔔也能提供半份到一份的蔬菜量,整體來說大致達成均衡。只是綠葉蔬菜還是需要在晚餐時補足。
--------
以較少熱量獲得飽足感
以較少熱量獲得飽足感,聽起來像一種噱頭。但研究顯示,這個觀念非常正確。賓州州立大學及阿拉巴馬州伯明罕大學的科學家已針對熱量密度的觀念進行研究,並在營養實驗室中就這觀念進行真人測試。受試者減掉相當體重,會再增重的幅度相當有限,罹患肥胖相關疾病的風險也因此降低。
食物的熱量密度指的是,一定量的食物中所含的卡路里。高脂食物的熱量密度通常也高,也就是相對小量的食物就含有大量卡路里。相反的,水分及纖維質含量高的食物,就算量大,也只有些微的熱量密度。這些食物就屬低熱量密度。但並非所有高熱量密度的食物脂肪含量都高。例如,糖就屬高熱量密度。此外,並非所有高纖食物,都屬低熱量密度。
想像一下,四分之一杯量杯的葡萄乾,及2杯滿滿的新鮮葡萄,兩份所含的纖維質量相同,熱量同樣約100卡,但新鮮葡萄的份量是葡萄乾的8倍。
你可能覺得奇怪,葡萄乾只是脫水的葡萄,怎麼會差別這麼大。因為葡萄曬乾後,會失去水分。而水分能在不增加卡路里的情況下,增加食物的分量。因此雖然熱量相同,但食物的分量卻多很多。所以,飲食時儘可能多攝取各種低熱量密度的食物。
準備健康食物
健康烹調並不表示必須成為美食廚師,或是購買特別的烹調器具。只要照一般煮法,以健康的方式來準備食物即可。烹調時所能做最重要的改變之一,是學習用少量油,或根本不用油來準備食物。健康烹調不難,但需要習慣烹調方法,一旦習慣這些技巧就會得心應手。
●烹調前,先去除肉中看得到的脂肪,煮後再瀝乾所有油汁。等湯、燉菜、調味醬及肉汁冷卻後,舀掉上面的浮油,以去除脂肪。
●利用低脂烹調方法。選擇需要烘烤、燒烤、炭烤、蒸、煨、煮或炒的食譜。以酒、水或高湯代替奶油炒蔬菜及肉。
●少用油。選擇橄欖油、花生油及芥花油等飽和脂肪最低的油。
●使用不沾鍋具,減少用油的量。
●利用噴霧式烹調用蔬菜油取代油或奶油。
●增加風味的新方式
發揮你的創意,可以利用香草、香料及低脂調味品來增加食物的味道。例如,以低脂高湯、酒及新鮮香草煮魚。在烤雞胸肉上淋些新鮮的沙拉醬。又如低脂醃醬、香草及香料——如:月桂葉、黑胡椒、辣椒粉、乾芥末、大蒜、薑、青椒、鼠尾草、墨角蘭、洋蔥、俄力岡葉及百里香等,都可以增添肉類的風味。
----------
5招戒宵夜甩肥油
「我在別人面前很少多吃,朋友們都知道我是很棒的,但他們不知道當我關上門是什麼樣子。我一個人在家時,自制力很低,」陳小姐再度懊悔昨晚吃了宵夜。
許多人白天可以輕鬆控制飲食,到一天結束時,卻敗給飢餓。
減肥專家們嚴重告誡不得吃宵夜,是因為夜晚代謝率降低,是身體消耗最少熱量的時候,此時多吃一餐,無疑破壞減肥大計。
但真正的問題並不僅止於此。宵夜常常起因於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如工作了一天,心想好好吃一頓,宵夜變成一種放鬆、娛樂或散心,因此常常選擇高油、高熱量的食物。
有時,宵夜也變成一種無意識的習慣。如邊看電視或邊上網邊吃,形成一種夜間慣性。
而且吃宵夜往往容易過量。美國德州大學研究,晚上吃和白天同份量的食物,滿足感會比白天低。「吃宵夜滿足感低,會攝取過高熱量,」德州大學心理系教授卡斯楚(JohndeCastro)說。
宵夜壞處多,怎樣打敗飢餓,戒掉宵夜,以下五個訣竅幫助你。
找事做
很多人晚上吃宵夜,是因為無聊,讓你的夜晚有趣點,如上個課或去運動,或是找本有趣的書或雜誌來看。
好好吃晚餐
有些人晚餐不想吃進太多熱量,晚餐吃得很少,結果又得加上宵夜。與其如此折騰,還不如吃一頓營養均衡、高纖的晚餐,其中必須包括瘦肉、好油(如橄欖油、芥花油或堅果)。
如果稍晚還會餓,吃低脂的優格加蘇打餅乾或喝杯低脂牛奶、低糖豆漿或泡杯燕麥片。
吃早餐
如果你以前晚上容易吃太多,吃早餐可以幫助你回歸正軌。美國耶魯大學研究接近200位肥胖男性與女性,發現他們常常沒吃早餐。
每天吃三餐
好好吃三餐,滿足你的食慾。美國耶魯大學的研究也發現,有暴食症的人經常三餐沒有正常吃,以致狼吞虎嚥,然後不能滿足自己所吃下的。
戒掉吃電視宵夜的習慣
如果你習慣在電視前吃宵夜,現在改為邊看電視邊喝零熱量的飲料,如花草茶,或規定自己只能吃蔬果。或者讓你的手有事做,如邊看電視邊做運動,或寫寫東西。
最後,要和宵夜說拜拜,還是要靠自己切實的執行。
----------------
向辦公室8大垃圾食物說不!
垃圾食物一:奶茶、飲料—用無糖綠茶、烏龍茶代替
奶茶、飲料可以說是垃圾食物之首,讓你默默喝下許多熱量。購買飲料時盡量選擇低糖茶飲,不加珍珠、椰果等,此外果汁、豆漿也比汽水好。最省錢健康的飲料還是自己泡的茶和白開水,平日多喝水也能壓制想吃的欲望。
垃圾食物二:炸雞排—用白斬雞、鹽水雞代替
炸雞、雞排的外皮酥脆卻吸滿油脂,非不得已要吃炸雞時,建議去皮後用餐巾紙輕輕壓去油份再食用。若是嘴饞想吃肉類,最好是以市售的白煮肉、鹽水雞代替,並且請老闆將香油、蒜蓉等醬料減半。
垃圾食物三:滷味—多點青菜,少碰內臟
滷味摻了大量醬汁,不但過油也過鹹,享用滷味時最好不要喝湯汁,最好多點青菜、菇類,並且避開脂防和膽固醇最多的內臟。
垃圾食物四:餅乾—選購富含纖維的食物
香脆的洋芋片的熱量驚人,不如準備富含纖維質的蘇打餅乾,或是含有寒天的蒟蒻、果凍。膳食纖維熱量不高,容易產生飽足感,多吃也不怕胖。此外,不要把零食放在桌上,就可以成功降低嘴饞的機率。
垃圾食物五:麵包類—挑選準則是高纖、無餡料
可口美味的甜甜圈、蛋糕、餡餅、車輪餅都是讓你發胖的兇手,鬆軟的麵包是奶油、蛋和澱粉的混合物,而好吃的內餡通常揉入了大量的糖份和奶油。享用麵包、蛋糕類食品時,建議選擇無餡料、高纖、全麥的種類購買,蛋糕則選擇清蛋糕或較少裝飾的種類。食用麵包蛋糕時,可以搭配果汁或水,讓吃進肚子裡的澱粉膨脹,可以有效降低食慾。
垃圾食物六:糖果、巧克力—用無糖口香糖、堅果代替
糖果能幫助你即時提高血糖、補充體力,但是過多的糖果會讓你發胖。若喜歡口中含著東西,可以選擇無糖口香糖或是堅果,巧克力則換成黑巧克力,對身體負擔較小。
垃圾食物七:砂糖、奶球—用代糖、鮮奶代替
咖啡是許多上班族不可缺少的飲品,但是砂糖和奶球的熱量都很高,最好的建議是喝黑咖啡。奶球成份主要是玉米澱粉而不是牛奶,使用奶球等於直接喝澱粉液,不妨用鮮奶代替奶球,讓咖啡更香醇營養。而用代糖或甜菊葉代替砂糖,也可以有效降低熱量。
垃圾食物八:各種團購點心—省錢抵抗誘惑
當同事團購網路美食時,你總是很難抗拒嗎?鳳梨酥、銅鑼燒、泡芙、布丁……這些超級美味的食物,會讓你一口接著一口,想停都停不下來,不知不覺就吃掉太多熱量。最好的辦法是一開始就不要參與團購,不但省錢又避免發胖!
------------
15招,不知不覺少吃100卡
康乃爾大學教授汪辛克研究發現,一個人平均每天必須做出跟食物有關的決策超過200個。
譬如,一早起床,心裡盤算著該吃稀飯、三明治、奶油貝果還是燒餅油條?喝豆漿、咖啡還是牛奶?速食店的牛肉漢堡讓人垂涎?隔壁麵包店剛出爐的起司奶酥、法國麵包也散發誘人的香味?
到了午、晚餐,內容更是五花八門。餛飩麵、牛肉麵、廣州炒飯、焗烤海鮮、義大利麵、牛排、雞腿、烤魚、紅燒排骨,你瞪著菜單左右為難,不知如何抉擇。
食海浩瀚,到底該吃什麼?該怎麼吃?答案是:什麼都可以吃,但要吃對份量、時間、地點和方法。
美國科羅拉多丹佛大學人類營養中心教授希爾(JamesO.Hill)與心臟科醫師彼特斯(JohnC.Peters)認為,只要一天減少100卡熱量就能減輕體重,重新安排餐盤擺放與改變飲食行為與習慣,且不致讓我們覺得被剝奪,吃自己想吃的東西,讓飲食來配合我們的生活方式。
●第1招:飲食控制比運動重要
飲食和運動必須雙管齊下,這是老生常談。但一旦吃了太多,想靠運動減重,「效果遠比不上飲食控制,」萬芳醫院劉燦宏醫師指出,即使在跑步機上把自己累得半死,卻依舊大吃大喝,體重並不會下降。通常在減重初期,都是建議先降低食物攝取量;到了中期體重減少一些了再加入運動,增加基礎代謝率;到了減重後期,則必須長期靠飲食與運動雙齊下來管理體重,避免復胖。換句話說,根源仍是在「吃」,少吃,多動,才能讓身材維持苗條。
●第2招:別節食而要管理飲食,吃想吃而不是該吃的
在潛意識裡,身體會想吃「慰藉食物(comfortfoods)」,不必放棄慰藉食物,因為它們會讓人生變得更有樂趣。而且,這些慰藉食物並非都是糖果、爆米花、洋芋片這類放縱食物,其中有些其實非常健康,譬如牛排、牛肉麵,或者巷口的水煎包,它們既能飽足身體,也能安撫心靈,喚回某些情感連結。
英國神經語言學家保羅.麥肯納(PaulMckenna)在《瘦的秘密》大力鼓吹「減重黃金法則」,開宗明義點出,「吃你想吃的,而不是應該吃的。」麥肯納強調,在沒有罪惡感、並且不會變胖的情況下,吃真正想吃的東西,讓飲食行為變得愉悅,並且樂在其中,「最好的方法是,你根本不覺得自己正在節食。」這正是法國女人最擅長的一招:絕不放棄慰藉食物,但少吃一點,達到滿足就停止,而不是「巧克力吃到死」。
作家吳仁麟每週固定光顧台北東區一家冰淇淋店,每次都是吃同樣口味──中份草莓香蕉圓舞曲,再配上干貝熊QQ軟糖,吳仁麟坦承對冰淇淋有情感依賴,「不吃反而覺得空虛。」這樣吃法並沒有讓他腰圍變粗,吃完也沒有罪惡感,因為他保持規律運動,有進有出。
●第3招:有意識地吃,避免不知不覺吃太多
漫不經心與漫無目的是飲食大忌,在用餐前先計劃好吃什麼,吃多少,才不會到處亂吃,或者不小心吃過頭。減重或增胖都是漸進或不知不覺的,沒有人一覺醒來發現自己的體重突然增加數公斤,只有在某天穿不下某件衣服時,才驚覺身材怎麼走樣,這種「不知不覺」,正是體重的殺手。吃東西時不要一邊打電腦、看電視、看報紙,會讓你分心,不知道究竟吃進去多少,而是要老老實實坐在餐桌旁邊,「把注意力放在食物,才能充分體會吃的過程,」美國營養專家珍波莉絲(Dr.MelinaJampolis)提醒,除非味覺被滿足了,一般人才會停止進食。
●第4招:「真餓」了才吃
一旦飢餓感來襲,先弄清楚到底是真餓,還是假餓?高欣農營養師提醒,一定要問自己:「究竟是真的餓,還是嘴巴饞?」專家提供一個簡單的辨識方法:生理上的飢餓是逐漸形成的,通常發生在用餐過後3個小時以上。譬如肚子咕嚕咕嚕地叫,喝水可以暫時抵銷這種情況,一旦吃飽後飢餓感就消失,吃完了感到心滿意足。
情感上的飢餓是突然產生的,不定時會發作。譬如「突然想吃冰淇淋、巧克力」的念頭,即使喝了一整杯水或者吃了一堆東西之後仍然存在,一旦你真得吃完了可能會有「吃了不該吃」的罪惡感。
人們想吃零食,多半不是因為餓,而是想到一種情境,例如「拿包***來邊吃邊看電視」。如果我們不隨便擺放零食,較易中斷這種情境。
●第5招:先發制「食慾」
萬一還不到用餐時間卻餓了,該怎麼辦?如果真的想吃:1.選擇纖維質食物,譬如青蘋果、大蕃茄、蒟蒻、芭樂。經常在餐桌上擺盤水果,而不是零食。
2.刷牙,改變口腔味道,幫助減低食慾。
3.嚼口香糖。
也可以設定一個「飢餓量表」,從1∼10設定飢餓的程度,依照飢餓量表進食,6∼7是最佳進食指標。進食的份量約7∼8分飽,一般少吃10∼20%身體不會有感覺。
●第6招:化整為零
從超市、大賣場買回的大包裝食物,不要整包拿著吃,而是拆開分裝成若干小包裝,或者用較小的容器、盛裝較少的份量,每次只吃固定的「配額」。
另外,千萬不要在肚子餓的時候上超市或大賣場購物,而是吃飽以後再去,事前預先寫好購物清單,以免看這個想吃、看那個也流口水,不是吃過頭,就是買了過量的食物。
●第7招:吃多少,才拿多少
在自助式餐廳用餐,通常也是挑戰食慾的最大考驗,多數人都是清光盤子裡所有的食物,直到衣服都撐不下了,只好鬆開皮帶鈕釦。
一個簡單原則:吃多少,才拿多少,「用你的胃吃,而不是用眼睛吃,」營養專家珍波莉絲提醒,吃的速度放慢一點,並且不要全部吃光。
一般人都謹記父母告誡「不要浪費,非洲飢民沒有東西可吃」,麥肯納解圍說,「不浪費固然是一種美德,但即使你吃光盤子裡所有的食物,也沒有辦法拯救非洲飢民,那是兩回事。」
在你開始吃之前,盤子裡的東西要比你想吃的數量再少20%。汪辛克的研究發現,大部份人可少吃兩成而不自覺。有一個好方法:使用小一點的精緻餐具與瘦一點的杯子。
●第8招:把食物移開視線
降低食物的能見度,不必隨時拿蛋糕、巧克力考驗自制力,一旦看不見,就比較容易記不得。研究食物上癮與肥胖關係的心理學者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沙其特(StanleySchachter)發現,食物愈是不方便取得,愈不容易吃到,就會愈吃愈少。
所以一般人吃剝殼蝦仁、蟹肉,會比帶殼蝦子、螃蟹份量多。如果需要排很長的隊伍才能取得食物,也會降低食慾。萬一實在沒有辦法移開食物,譬如某家蛋糕、冰淇淋店,就乾脆繞道避開,眼不見為淨。
●第9招:三餐定時定量
又是老生常談,但的確有利多理論,可以保持身體的飲食節奏,維持荷爾蒙濃度的穩定,才不會精神不濟或情緒不穩。
進餐順序:先喝湯,再吃青菜、飯、肉。選擇肉類食物的優先順序為:魚、雞鴨、豬牛羊。烹煮食物的方式依序為:清蒸、水煮、燉滷、燒烤,儘量不吃油炸。花生、瓜子、腰果等高熱量食物少碰為妙。
●第10招:做個人飲食日誌
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姚怡君醫師分析,一般人在決定吃東西時,大都只是依照習慣模式或者當下的衝動,並非經過理性的選擇。如果一個人下定決心改變吃東西的行為模式,重新建立習慣,做飲食日誌是一個有效的追蹤方法。
姚怡君通常建議病人至少做一個月的飲食日誌,好處是,了解自己的飲食習慣,包括吃的內容、份量、場合、時間,根據這份日誌再重做組合分配。譬如,碳水化合物盡可能安排在中午以前吃掉;晚餐在睡前4小時吃完;水果、蔬菜攝取量平均分攤在三餐等。
●第11招:用預算控制食量
若是擔心自己吃太多,從管理荷包下手也是一個有效方法。CNN曾經報導一個真實的例子。受到不景氣衝擊,美國農業部擔心很多低收入家庭負擔不起高昂的伙食費,特別推出一個SNAP膳食計劃,讓民眾在有限的預算內仍能維持營養均衡。
CNN駐紐奧良特派員西恩•高樂伯斯(SeanCallebs)決定親身體驗這項計劃的可行性,利用每個月僅有的176美元(約6100元新台幣)購買食物。平均一天6.28美元的伙食費,以前只夠高樂伯斯買一份超級漢堡速食,現在只好用來採買一些基本食材,譬如穀類、雞蛋、雞肉、蔬菜、水果等,捨棄零食與一向愛不離手的健怡可樂。
剛開始的前10天,高樂伯斯十分不能適應,甚至覺得自己過得很悲慘,但到了後來便漸入佳境,他根本忘了健怡可樂這件事。他的同伴故意買了可樂回來考驗他,「你可以在半夜把它喝掉。」但他碰都不碰。
自從開始改變飲食習慣,高伯樂斯發現腰圍減少了好幾吋,褲帶變鬆了,意外達到瘦身效果。另外,困擾他很久的胃酸逆流毛病,竟也不藥而癒。他甚至連價值觀也改變了,「我不但丟棄垃圾食物,也不再崇尚名牌,過得很踏實。」他很滿意目前的狀況,打算繼續保持這種飲食方式,「我會黏著不放。」
●第12招:「重複」是致勝關鍵
關於減重,大家都期待戲劇性的結局。美國有一個創下高收視率的《終極減肥者》電視節目,參賽者短短幾個月內甩掉20∼30公斤以上的肥肉。《時代雜誌》事後追蹤,這些「減重冠軍」回到現實生活,不但復胖,而且比以前更重。
事實證明,維持體重比瘦下來更難,那是一種對生活態度的自我承諾。每天做一點,變成生活的一部份,不費什麼力氣,時間久了,自然會累積出驚人效果。真正的「勝利者」並不是抱回獎金的那一天,而是每天在生活裡奮戰不懈的「終極維持者」。
●第13招:設定短、中、長期目標
減重最怕動機不夠強。劉燦宏遇到第一次來門診的病人,一定先開口問:「你是自願來的,還是被別人逼來的?」如果是後者,成功率通常很低。動機愈主動且目標愈具體,譬如「年底要拍婚紗照」,成功率幾乎可以達到100%。
訂定目標不要好高騖遠,譬如半年減10公斤,不如1個月減1公斤。萬芳醫院復健科林硯農醫師指出,多數人減重像溜溜球,來來回回。一般正常人1個月減掉0.5∼2公斤是合理範圍,目標訂在超過3公斤就很困難,而且不切實際。
至於是否需要天天站在磅秤上量體重,林硯農認為不必如此斤斤計較,因為體重隨時上上下下,不是絕對可靠的指標,一個人在1天之內的體重就有可能相差1公斤,若是在1∼2公斤內來來回回,不需要特別大驚小怪,只要心中知道目的地,並且一直航向那個目標,飲食行為就不會偏離。
●第14招:正面強化思考
「樂觀積極的人找方法,悲觀消極的人找藉口,」長庚精神科姚怡君醫師觀察,個性差異的確會影響減重結果,減重不能只靠意志力,還得靠正面的想像力,不斷地激勵、強化自己的信念。
譬如,隨時告訴自己,「我要成為一個苗條的人,」想像自己減重成功的模樣,可以得到哪些好處──交到異性朋友、穿上漂亮的衣服、找到更好的工作等,「心在哪裡,收穫就在哪裡」。
●第15招:不過度自我苛責
偶爾失手是人之常情,有時難免偷懶,或者鬆懈,突然吃下太多冰淇淋、巧克力,這很自然會發生,不必苛責自己,跌倒了,再爬起來,只要繼續照著原來的方式做下去,最怕自暴自棄。
法國女人偶爾也會誤入歧途,但她們會立刻回到正軌,而不是自我放任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 Aug 04 Tue 2009 00:45
15招,不知不覺少吃100卡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